我们大家应该经常听到一个成语,半斤八两。小时候,还以为半斤八两的意思是一个不如一个,毕竟在我们的固有认知当中,半斤是五两,而八两比五两更多。但实际上,半斤八两原本在古代是同样的重量,因为在古代,一斤等于十六两。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,古时候和我们今天所谓的度量衡换算,有些是不一样的。
在知道了半斤八两原来是一样的意思之后,我们就忍不住好奇了,为什么古时候的一斤是16两,但是现在又变成10两了呢?生活中还有其他东西有特殊的数字意思吗?今天,我就把这些原委讲给大家听。顺便,还可以告诉大家,我们的筷子是7寸6分,这个道理又是什么。看完这篇文章,你一定会震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,也会对古人的生活智慧啧啧称奇。我们的先辈,原来这么有才啊。那就,一起看下去吧。
【资料图】
要说这半斤八两是怎么来的,咱们首先得要搞清楚重量的测量工具秤是怎么来的,原本,中国是没有秤的,大家有交易,你来我往的,都全凭感觉来办。毕竟,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,就算有交易也是以物易物,过程并不复杂。
到了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,人与人之间的交易逐渐多了起来,社会也更加繁荣了。可这时候大家发现,没有一个衡量的工具,交易过程就很容易出现不公平现象,纠纷也会变多。于是,大家就急需要一个统一的工具。
著名的工匠鲁班,就响应了大家的这个需求。他用木材做出了秤,来称重量。木材取材方便,而且容易制作,并且不容易损坏,木秤大家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。秤杆和秤砣,也有了权衡的说法。权衡二字,最开始就是来形容秤的。
在制作刻度的时候,鲁班倒是费了一番心思。怎么样进行换算呢?鲁班想了一个办法。他以天上的星宿为灵感,北斗星南斗星加起来一共13个星宿,于是他就把13作为换算单位,13两就是1斤。
秤上面显示的刻度,就在各个国家之间流传了起来。不同国家的人民,都遵循着这样一种刻度。不过在秦朝的时候,秦始皇统一度量衡,却发现13这个单位不太方便进行换算,而且交易起来也不太方便。
于是,设计者重新根据星宿规律,在原有的13个星宿上加上了福禄寿三星,这样一来,就有了16个星宿,16个刻度单位。16这个数字,也有着大吉大利的意思,因此大家使用起来寓意也更加好。
从那以后,中国古代的1斤的单位,换算出来就是16两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个规矩都延续了下来。
在古代,中国的商品经济本来就不发达,中国人民进行的交易也多半集中在国家内部。交易双方,都非常清楚1斤等于16两,所以大家不会有任何矛盾。半斤八两这个说法,就是从那时候过来的。
但是,在中国开放了海外贸易之后,一切就不一样了。世界其他国家,约定俗成的换算单位是10,满十进一,大家基本遵循的就都是这样一个规律。但是中国人不一样啊,中国人的进一单位是16。
有一次东南海岸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做生意,就发生了一个冲突。中国商人把1斤商品卖给外国商人,这种商品是按两为单位来付钱的。外国商人就给出了10两商品的货款。这个时候,中国商人就不乐意了,因为我们的东西明明是16两啊。
因为换算单位不同,中国和国外的商人不止一次发生矛盾。我们的贸易秩序,又受到了影响。为了改变这种情况,我们索性就改变自己,随大流把换算单位改掉。
为了大规模融入国际市场,我们的计量单位里,1斤就改成了10两。不仅重量单位,很多度量衡单位中,10都成了一个进数单位。这之后,关于重量单位的矛盾基本就没有发生过了。
改变半斤八两这个约定俗成的习惯,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要融入世界市场。
除了半斤八两的这个故事以外,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筷子,它的长度其实也是有讲究的。古时候,人们使用的筷子都是7寸6分这么长的。之所以会选择这两个数字,是因为它们正好寓意着人们的七情六欲。
筷子是最先品尝到食物的工具,筷子尝遍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,各种味道。而人的七情六欲,也是最正常的事情。筷子这种最能代表烟火气的工具,贴近人们的特质,真是一点儿毛病也没有。
七情六欲,是人类最本质的情感体现。它包含了一个人的各种情绪,还有各种感官。通常,七情六欲便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。而7寸6分长的筷子,也能在一个人手中的使用过程中,发挥它自己的价值和作用。
不仅如此,7寸6分长的筷子使用起来还非常舒服。人的手握着筷子的一定位置,同样就需要一定长度来适配。这个长度,正好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,夹东西也非常方便。长此以往,这个长度就被保存了下来。
而且,筷子是一双,成双成对出现的。在中国古代,偶数往往具有更吉祥的寓意。所以,成双成对出现的东西,总是能够博取人们的好感。所以你看,直到现在,筷子的传统仍然没有怎么改变。
不管是计量单位的改变,还是筷子的长度,又或者是其他一些东西,这些约定俗成的规范,其实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毕竟,工具是为生活服务的嘛。
这样的情况,也说明了人本思想的发展。以人为本,关注个人生活,关注人的精神世界,这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!
责任编辑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非娱乐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